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 人民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执法 > 正文

郯城县泉源镇郭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光:退伍不褪色 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发布时间:2023-12-30 来源: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做工作要走在‘时间’前面,要走在领导的‘安排’前面,要主动,不要被动。”退伍27年,在李国光的身上,还是保留着在部队时的作风,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自我懈怠与放任,有的只是严于律己和践言笃行。“当兵保家卫国,退伍为民造福”这是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也是他恪守的工作誓言。自担任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郭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李国光团结带领支部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与党员群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实现了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阵地建设规范提升、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等多个方面的突破,开创了工作新局面。李国光也先后被郯城县委组织部评为“乡村振兴好支书”“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优秀兵支书”等。

  凝心聚魂,做支部班子的“老班长”。“人心齐,泰山移”,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李国光将加强班子队伍、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抓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作为一名兵支书,他把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带到了日常工作中,以自身为标杆,坚持纪律挺在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务财务工作管理,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意愿,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抓牢党支部建设,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极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村增收入、促稳定、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筑基强本,做阵地建设的“排头兵”。支部阵地就是党组织“营地”,为进一步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李国光将阵地规范化建设作为强党建、强支部的着力点。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投资100万元,打造提升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支部活动场所,新建一处占地5000平方米的支部公园。投入资金60余万元改造垃圾坑塘,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在硬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支部阵地打造成集便民服务、村民议事、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色驿站”。同时,以党员“帮办代办”为抓手,聚焦民生事项,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办理政策咨询、居民医疗、居民养老、困难救助等各项便民业务,有力提升了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巩固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创富增收,做产业大军的“指导员”。“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土地增收,2019年李国光带领村内党员群众一起成立了郯城县三合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他担任理事长。合作社承包山地100亩,购买烘烤地瓜干机器设备等,主要经营红薯种植、薯条烘干加工销售等业务。为了使合作社尽快规范运营,实现盈利,李国光结合合作社实际,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建强阵地、建立村干部“交叉任职”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以党员带社员,把党的引导和监督融入合作社经营管理全过程,不断提高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程度,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合作社发展同频共振。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加工薯条15000余斤,实现经营收入20余万元。

  为民服务,做村民心中的“义务兵”。铺设水带、安装接口、开阀、放水……一股股清水犹如一阵阵“及时雨”不断向田间喷洒,解了农田干旱的“燃眉急”,把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田里已经十多天没水了,多亏了村里的志愿者和消防车,不然真担心今年没收成了。”村民一边松了口气,一边连声感谢道。用真诚树形象,用真心换民心,解决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李国光干事创业的头等大事。任职以来,他协调资金70余万元,铺设村内8000余平方米的主干道柏油路面,努力解决村民出行问题。栽植绿化苗木2000余棵,对村内主干道进行绿化,投资10余万元为村内安装了70余盏太阳能路灯。协调相关部门对1000余亩农田进行灌溉标准化建设,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对全村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穿上军装,是保家卫国的铁骨硬汉;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新战场”。作为一名经过部队“大熔炉”历练的“兵支书”,李国光表示,他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带着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至深情怀,推进基层治理,发展富民产业,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中共郯城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www.dtdjzx.gov.cn/staticPage/news/dyfc/20231221/28676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